交通,罷工,堅強大巴黎

寫於 2023 年 3月 10 日

車站人員每隔五秒就大喊一次Corbeille Essone,是這台車的方向。

同樣是往南的D線,如果要去Melun,就要上一層樓,再下到另一個月台。一波又一波的人潮衝下樓,聽見Corbeille Essone連忙抬頭確認,一發現跑錯月台,連暗罵的時間都沒有,就急忙又往樓上衝,去趕剩兩分鐘進站的車。

此起彼落的喊聲與人聲中,車站廣播說這週末的車次會繼續減少,又說下個週末會一樣糟。整個三月,巴黎都在混亂的交通與連日的示威罷工中度過。罷工成為日常,尤其是我這條經常施工、人手也不足的近郊火車線,就算非罷工日,火車延遲、取消都是正常,何況臨時換月台這種小事。車有開才是最重要的,住在大巴黎的乘客,對於火車的狀況百出,無論是換月台、過站不停、末班車取消,或者是車上忽然停電、停在半路或廣播錯下一站的名稱等,都十分習以為常。畢竟出問題才是常態,所以當交通順暢時,我反而憋著一股氣,像是等著劇裡的反派揭露陰謀一樣,懸著一顆心坐立不安,等到某個狀況發生,才突然安下心道:「看吧,我就知道不會這麼順利。」

今日只有五分之一的班次,現在尚空的車廂,不久後就會徹底爆滿。一個小時只有兩三班車,下班時間塞不上這一台,就要再等半小時至一小時。不少人賭一口氣在往前擠,面向車門、身體繃緊、下巴微抬——直到車門堪堪關起,整個車廂就會鬆一口氣,過密的人群稍微鬆弛,直到抵達下一個站,期盼著有人下車,否則只能硬著頭皮再推一把。

擠上車是我在巴黎才學會的技能,要敢用力,要敢推,要敢一邊說抱歉一邊毫不抱歉的高喊:「裡面的人能不能再進去一點?」


罷工日擁擠的里昂車站

有一次,在另一個罷工日,我轉了一班電車、兩班公車才終於進巴黎。進巴黎那台公車是一小時內唯一一班,好多人在等,擠到最後還剩一兩個上不來,於是有人向前面喊:「等等!還剩兩個人!大家往前好嗎?」

聞言又有人紛紛向後面喊:「擠不下了,擠不下了!司機快開車!」如此僵持了幾分鐘,有人終於擠上來,有人乾脆走到下一站碰運氣。好不容易車開動了,但是車內擠得動彈不得,司機直接大喊:「有沒有人要下車?」大家紛紛說不,於是那台車過站不停,經過下一個站牌時,幾個方才僵持未果的人氣喘吁吁跑過來,卻還是只能徒勞地看著公車開走。

另一次,在我討厭的地鐵四號線,硬是等了三台車才擠上去,一個人的手肘卡在我的喉嚨旁邊,誰也動不了,我屏氣、抬頭,忍了三四個站直到下車。我討厭四號線無非就是如此,甚至不是氣味或整潔一類問題,常搭的那段人流大但轉車點少,每次上車就像上賊船,人滿為患卻只能擠到下車;顯示等車時間的面板也不準,有時甚至直接暗掉,一排人就這樣傻站著等。有次跟一個巴黎人聊到這件事,他說最受巴黎人憎恨的是十三號線,我很少搭,但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,我想自己都能感同身受。

尖峰時段,尤其觀光景點附近,有時就算下了車還是寸步難行,畢竟上下車的動線混亂,月台也是人山人海。在台北,即使是上下班時間的大站,也會圍出人潮的動線,人與人之間至少保持一定距離。在巴黎搭車,只有約定成俗的秩序(儘量先下後上)和被無視的等車點,人們從四面八方湧進車門,以致人多時,車站會特意安排一個穿著黃衣的站務人員,用肉身擋在群眾面前不停大喊:「請各位讓出通道,請讓出通道!」接著在上車的人潮中嘗試自尋退路。

就像這位站務員還在大喊 Corbeille Essone,Corbeille Essonne,喊到我都覺得心酸。我在想,他自己又搭哪條線回家?口乾舌燥地在罷工日回家,腦海裡必定不停迴盪著那句Corbeille Essone,且罷工日的末班車都早,若不住在小巴黎,近郊範圍那樣廣,動輒十幾公里的距離,他怎麼回家?車廂門口又傳來女人的聲音,說請大家再往前一點好嗎?但是車門已經關上,她是否上車也已經不得而知。


探索更多來自 Paris_rispas 的內容
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

發佈留言